详细内容

古塔寻踪:上海现存13座历史悠久的古塔(上)

 

来源:中式营造

 

塔,名自梵语“浮屠”。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徽州古塔功能有二:一是佛塔,以置佛座、放佛像、镌佛字以及埋叙重要佛教资料为目的,多随寺庙先后建立。二是世俗的水口塔,旨在弥补山川形胜之缺憾,以期人杰地灵、振兴文运之目的。

今日,就给大家介绍下上海现存古塔13座:金山的华严塔、松江的方塔、李塔、圆应塔、秀道者塔、护珠塔,青浦的泖塔、万寿塔、青龙塔、嘉定的砖塔(2座)、法华塔,徐汇的龙华塔等。

 

(1)松江方塔(兴圣教寺塔)

松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方塔园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观赏历史文物为主体的园林。“方塔”,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年),距今约900年。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道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塔身修长,共9层,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称方塔。塔在南宋和元明时曾多次进行修葺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作大修,原7、8、9层圯毁重建,更换塔心柱和塔刹。

 

 

近百年来,到解放前,塔的砖身出现裂缝,塔内各层的木结构全部毁坏,从1974~1977年松江文物部门力求保存宋代原构件,换下了其他部分的腐蚀构件。其中斗拱保存宋代原物62%,还有部分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亦为宋代原物。再现了宋代方塔古朴秀美、玲珑多姿的造型。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

 

(2)圆应塔

松江李塔汇镇(现并为石湖荡镇)上的李塔,又作礼塔,始建年代无考。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有僧人创建澄庵,此后于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改澄庵为延寿寺,因此李塔也叫延寿寺塔。

 

 

今存塔体基本上为宋代建筑。李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七级方塔,高约33米,塔里原有木梯,可以拾级而上。各层壸门外的壁上嵌有200尊形态各异的佛雕。李塔为砖木结构,平面方形,七层,楼阁式,与宋初所建的松江兴圣教寺塔相仿,砖身。砖缝用黄泥与白灰相砌,每层有楠木过梁,壸门上置木梁,有塔心木。在第六层以三根木梁承重,每层四面设壸门,可至外面平座。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李塔街130号(近延寿寺)

 

(3)李塔

松江李塔汇镇(现并为石湖荡镇)上的李塔,又作礼塔,始建年代无考。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有僧人创建澄庵,此后于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改澄庵为延寿寺,因此李塔也叫延寿寺塔。

 

 

今存塔体基本上为宋代建筑。李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七级方塔,高约33米,塔里原有木梯,可以拾级而上。各层壸门外的壁上嵌有200尊形态各异的佛雕。李塔为砖木结构,平面方形,七层,楼阁式,与宋初所建的松江兴圣教寺塔相仿,砖身。砖缝用黄泥与白灰相砌,每层有楠木过梁,壸门上置木梁,有塔心木。在第六层以三根木梁承重,每层四面设壸门,可至外面平座。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李塔街130号(近延寿寺)

 

(4)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位于佘山镇西佘山东坡。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聪道人居普照教院时所建,又称“月影塔”。塔七层八面,高约29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围廊柱础为青石覆莲式,各层四面设壶门。此塔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有腰檐、平座、栏杆。1997年松江县人民政府重修,1998年竣工。1961年1月22日,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松江区佘山

 

(5)护珠塔

护珠塔位于今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境内,塔位于天马山的中峰之右,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残高 19 米 。塔始建年代,据清嘉庆《松江府志》七十五卷寺观,圆智教寺一条记:“寺后护珠宝塔,宋元丰二年(公元 1079 年)横云里人许文全建”。塔因长年无人管理,损坏严重。

 

 

1982 年勘查结果,塔身向东南倾斜 6°52′52″。因塔严重倾斜,故俗称斜塔。又据专家考证,塔斜原因和塔基土质软硬不均匀有关。1982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成立了“天马山宋护珠塔研究修缮组”,于1987年竣工。1980年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莱乐东路78号

 

(6)青龙塔

青龙塔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唐代报德寺建筑群一部分。报德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宋代更名隆福寺。青龙塔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唐宋时期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志性的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

 

 

寺塔于宋、元、明、清多次修缮,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时还赐名“吉云禅寺塔”。后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现仅存塔身。该塔为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平面八角形,直径6.6米,开四门,逐层转换。共有七层,原高41.5米,现残高29.9米。每层置腰檐,砖砌斗拱,出挑木结构件平座栏杆,内壁平面方形,逐层内收并旋转45°。1992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邀专家对倾斜的塔身进行纠偏加固。196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乡青龙村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 © 安徽天地间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2008748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公司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90号华邦ICC写字楼A座29层 电话:0551-65596083 65596093 传真: 0551-6559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