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http://www.tdjgjz.com/wp-content/themes/tdjgj/images/logo.png)
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5月21日,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联合在海南三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深海考古重大进展:我国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年代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弘治年间,“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首个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出水文物在做好保护修复和研究的前提下,将尽快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出。这次调查是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唐五代以来南海海上航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填补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
国家文物局召开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题工作推进会
5月26日,国家文物局在重庆召开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题工作推进会,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部署《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会议强调,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等角度,按照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准确把握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定位。
中国新添4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5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该机构位于罗马的总部举行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授证仪式,向新认定的24个遗产地颁发证书,有助于推动各方增进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表彰当地社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作出的贡献。其中,中国的4个遗产地分别是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
北京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报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
5月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今年3月至5月,36位委员、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钟鼓楼等15个文物保护单位,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紧扣条例制度规定,逐条对照法规条文,检查政府的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规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等,推动中轴线保护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中轴线文化遗产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提升。正阳门箭楼等文物修缮完成,并同步开展重点文物日常保养维护。
北京市文物局推介10条博物馆研学线路
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市文物局发布10条博物馆研学线路,包含“中轴线上的博物馆”等3条古都文化主题线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博物馆”等3条红色文化主题线路、“民俗博物馆”等3条京味文化主题线路,以及两条创新文化主题线路。市文物局鼓励博物馆策划推出更多研学产品,通过博物馆现场学习和活动实践相结合,拓宽公众知识面和眼界,加深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消费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山西
山西省文物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莅临山西,也是连续两年莅临山西,并考察了运城博物馆和运城盐湖,作出重要指示,为山西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意义。会议要求,全省文物系统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立足山西丰厚的文物资源,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中,体现文物担当,贡献文物力量。
来源:国家文物局
http://www.ncha.gov.cn/art/2023/5/27/art_722_18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