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历史建筑清水砖墙修缮效果评估方法探究

 

 

微信来源: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使用

 

【前言】

清水砖墙作为上海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外立面形式,在色彩搭配、形制韵律、花饰线脚和灰缝处理上具有典型特征。目前,对其保护修缮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工艺,具备广泛的工程实践案例,相较而言,对于修缮效果的评估则未有系统性、定量化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聚焦历史建筑清水砖墙饰面保护修缮,结合施工标准、修缮工艺及材料特性,研究清水砖墙修缮效果评估方法,以期为保护修缮实施效果的自查与评估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关技术规定调研

 

为确定评估指标,面向清水砖墙的施工质量及修缮技术,对现行标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如下:

 

 

定量评估方法建立

 

目前上海市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验收中,针对重点保护部位验收需评定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观感质量及协调程度两部分,结合相关技术规定中的详细要求,将修缮质量和修缮观感作为清水砖墙修缮效果评估的两大评估维度,将远距、中距、近距作为三大评估层次,设立相应定量化评估指标。

 

2.1 评估维度

 

(1)修缮质量:从修缮后砖墙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出发,衡量清水砖墙的修缮材料和工艺是否符合修缮要求且具有科学、合理性,侧重于客观事实。如砖面平整度、颜色统一性等。

 

(2)修缮观感:从修缮后砖墙的视觉效果、主观感受方面,评判颜色、质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偏重于主观感受。如砖缝整齐度、历史风貌还原度、色彩协调性等。

 

2.2 评估层次

 

为提升可操作性,结合不同观察距离所能查看的范围和内容差异,提出了远、中、近距三个评价层次。其中:

 

(1)远距:评估建筑的整体修缮效果,根据建筑高度不同,以建筑整体完全处于垂直面内视野范围内为宜;

 

 

(2)中距:评估局部修缮效果,主要以评估清水砖墙底层修缮情况为主,建议中距为距离墙体5m;

 

 

(3)近距:从细部特征评估考虑,以能清晰分辨修缮清水砖墙的砖面及砖缝为宜,建议距离为1m。

 

 

评估指标制定

 

针对砖面、砖缝及砖墙整体,以修缮质量与修缮观感为维度,结合远、中、近距层次,围绕砖面的洁净度、原真性、平整性,砖缝的完整性、均匀性、整齐度,以及砖墙整体的舒适性、协调性,确定修缮效果评估指标。

 

 

3.1 修缮质量评估指标

 

修缮质量的评估侧重于细节,对观察者与建筑物的距离有一定要求,需在中距与近距层次进行。

 

 3.1.1 中距层次评估指标 

 

(1)砖面:查看清水砖墙表观损伤是否处理,例如:脏污、泛碱、裂缝、植物覆盖等情况。

 

 

(2)砖缝:查看横缝水平度及竖缝垂直度。判断一定范围内砖缝整齐度,砖缝偏移量按照从小到大划分为三个等级,砖缝偏移量的抽样检查范围建议为4至5m。

 

 

 3.1.2 近距层次评估指标 

(1)砖面:查看砖块尺寸一致性与平整度。

 

 

(2)砖缝:评估与原砖缝形式、尺寸一致性,砖缝的宽度、完整性与均匀性。砖缝宽度在5至8mm较为适宜,另外需重点关注砖缝是否有脱落、开裂、间断、宽度、厚度不均等问题。

 

 

(3)拱券、线条线脚、花饰、砖雕等特殊部位:对其完整度与均匀性进行评估。

 

 

(4)墙体性能:必要时可对其修缮后的强度、毛细吸水能力进行检测评估。

 

3.2 修缮观感评估指标

 

修缮观感作为主观的评估因素,应覆盖远、中、近不同距离层次,建立整体、局部、细节相应的评估指标。

 

 3.2.1 远距层次评估指标 

 

针对建筑整体,对砖墙的观感舒适性及与原建筑的风貌复原度进行评估。

 

3.2.2 中距层次评估指标 

 

中距可评判局部色彩协调性。

 

(1)砖面:替换、做旧、跳色、自然分色是否合乎原饰面的整体风格。

 

(2)砖缝:新老勾缝颜色是否一致。

 

 

(3)拱券、线条线脚、花饰、砖雕等特殊部位:修缮部位与原构造的一致性及协调性。

 

 

 3.2.3 近距层次评估指标 

 

近距可观察细部修缮美观与协调性。

 

(1)砖面:相邻砖块高差及单块砖面颜色统一性。

 

 

(2)砖缝:勾缝整齐度,可通过单砖勾缝偏角大小及相邻竖缝偏移量两个指标进行判断;单砖勾缝偏角大小,即对于单个砖缝测量其与铅锤线方向偏移,角度越大即说明该砖缝平直程度越低;相邻竖缝偏移量,即间隔一砖选择两条竖向勾缝,通过测算两缝间的水平偏移量与自身宽度的比值,比值越大则说明竖缝平直程度越低。

 

 

 

 

【结语】

修缮质量关注修缮工程的技术性和科学性,而观感则关乎人们对历史建筑的审美体验,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将历史建筑清水砖墙修缮效果的评估定量化,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修缮效果。同时,建立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还能够反向在修缮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实现修缮工程全阶段的技术管控,为历史建筑的科学修缮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焦杨.基于劣化定量分析的遗产建筑砖墙外立面评估体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2] 褚烽.清水砖墙面修缮技术研究——以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2(10):98-100+106.

[3] 叶智新.历史风貌清水砖墙复原关键技术[J].建筑施工,2022,44(04):791-792+809.

[4] 张斌,陈莹.清水砖墙面复原修缮(修旧如旧)工艺研究[J].建筑施工,2017,39(12):1794-1796.

 

 

版权所有 © 安徽天地间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2008748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公司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90号华邦ICC写字楼A座29层 电话:0551-65596083 65596093 传真: 0551-6559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