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一文了解古建筑中阙的构造与种类

 

 

来源:微信公众号  十三级小匠人

 

阙:是古代竖立在城市、宫殿、庙宇、陵墓等重要建筑左右的两座楼阁形的建筑物,用以标识入口的礼制建筑类型,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代表了地位的尊崇,标识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物。又可以用于衬托主体建筑的庄重雄伟,还可用于悬挂法令,或可供登高守望警戒之用。

 

 

阙音同“缺”,阙的用途表示大门,所以两阙之间一般不连接,中间的缺口就是可以通车马行人的道路,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

 

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西汉以前,大量的文献对宫阙有所记载。如《周礼》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郑众注曰:“象魏,阙也”。由商代甲骨有阙的象形字推测,最迟在商代便有了相关的建筑,但我国尚未有考古发现商周的阙的实物。不过在西周时代阙的礼制性已经有所体现,似乎仅有王室和鲁国方可使用。而随着春秋礼乐崩坏,阙的使用在诸侯各国相继出现,成为诸侯国王宫的象征,身份依然尊崇。

 

汉代是阙的极盛时代,汉阙一词也因此得名,然而汉代的宫阙和城阙都在漫漫岁月中崩塌损毁。

 

 

后人能看到的都是石阙。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其由阙顶、阙楼、阙身、阙座四部分组成。

 

 

阙可分为单出阙、双出阙、三出阙,单出阙只有一个独立的阙身。

 

 

双出阙在每一个主阙旁边各加一个子阙,用于比较高级的官员和贵族。

 

 

三出阙在双出阙两边再加一个子阙,三出阙礼制和阙形门出现在汉代,汉代阙的使用非常广泛,不唯天子、诸侯,不限于朝廷,而三出阙这种形式则唯能耸立于帝王的宫室之前。

 

 

目前我国现存有30处较为完整的汉石阙,大多存在于四川省,其中雅安的高颐阙是四川乃至全国的汉阙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珍贵文物,阙身高近6米,以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车马出行图,高祖斩蛇图,师旷鼓琴图等,显示出阙主人生前的权势和气派,主阙背后还有铭文。

 

版权所有 © 安徽天地间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 皖ICP备2022008748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公司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90号华邦ICC写字楼A座29层 电话:0551-65596083 65596093 传真: 0551-65596093